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8课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上看,它客观地展现了作为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本节课是通过对民族科技成就的介绍、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感受民族科技力量的伟大。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山东1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具体题目1.(2009·山东基能·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③项;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后来进行改造,2007年全线通车。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时17年。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本,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民族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等;了解相关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奉献精神;认识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科技进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认识,了解民族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第四部分:教学重点难点与依据1、教学重点: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难点: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据: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本部分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如何依据提供材料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较有难度的)第五部分:教学策略的制定1、教法运用鉴于本科内容细多,记忆难度较大的特点,在授课中拟采用师生互动的点拨启发式教学,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图片和资料为突破口,以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为主线,层层剖析,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表现为“引导—探究—点拨—总结”。2、学法指导(1)为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你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信息阅读提取归纳等方法,实现教育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2)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小组协作,自主探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总结方法。1第六部分:教学创新与设计一、新课导入2011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两天后,将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如果成功,将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人民便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其中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民族科技之光再次在中华大地上闪耀。那么50多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到底取得怎样的成就呢?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