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第一节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的画出杠杆的动力臂于阻力臂。(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有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具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导入新授(一)杠杆定义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二)杠杆的五个要素: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学生答,省力)(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学生回答)(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回答)在杠杆上。(教师演示)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实验的第二、第三步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做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