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景泰一小沈玉梅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当中体验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和发展。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所以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生活中学数学。在教学中,要根据同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不同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1、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设学生周边的故事和童话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学《上下》一课创设故事情境:今天是森林里大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他两位置怎样?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2、创设游戏情景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还没有明确,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景,则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创设生活情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如在教《快乐的动物》一课,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倍”这一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倍的知识。二、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1、提出数学问题在具体情景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与数学有关,有些问题与数学无关,有些问题甚至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放任自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表扬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内容。2、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在具体情景中,开始的时候,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语言可能很不规范,也不准确,教师要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问题。三、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摒弃传统理念,要敢于质疑、敢于处理、敢于创新大胆的采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1.营造和谐氛围,启迪创新意识我国古代孔子提倡的“和乐”教育,就是营造和谐、愉快地学习环境。只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才能舒畅,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2.设置悬念,激发创造意识好奇新是小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先设疑:课件出示兔子和乌龟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让学生说说他两谁跑的路程长,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来了。这就为学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