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一多中学高二语文组魏文杰制作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题解《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蜀道简介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古栈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崩山催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听朗诵正字音噫吁嚱巉石鱼鳧湍秦塞喧豗猿猱砯崔嵬扪参趑趄咨嗟听后,请自读齐诵各一遍学习鉴赏第一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师指导如何诵读,生1试读,注意重点词义)11、词义点拨:、词义点拨: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高标: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⑨度:越过。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诗有什么含义?它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3、这一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诗有什么含义?它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明确: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反复出现三次,由此形成一个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火之烈。3、这一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了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从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明确: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1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点”,即青泥岭的情况。((22)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高危。((33)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学习鉴赏第二段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师指导如何诵读,生1试读,注意重点词义)1、词语点拨: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此处作动词用。⑨转:使V,使滚动2、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3、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