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斜视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斜视图的产生、定义2、掌握斜视图的画法、配置及标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及绘图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材分析:重点:1、斜视图的产生和定义2、斜视图的画法、配置及标注难点:斜视图的画法、配置及标注课型:新授课教法:讲练结合法、直观法教具:模型、挂图板书设计斜视图一、斜视图的产生:二、视图定义: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辅助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三、表达方式四、边界:斜视图主要是用来表达物体上倾斜部分的实形,所以其余部分就不必全部画出,而用波浪线断开。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习内容:1、视图分为哪几类?2、局部视图的定义和边界选择。导入课题并出示目标B、C类A类授课内容斜视图一、斜视图的产生:如挂图所示,具有倾斜部分,在基本视图中不能反映该部分的实形,这时可选用一个新的投影面(辅助投影面),使它与零件上倾斜部分的表面平行,然后将倾斜部分向该投影面投影,就可得到反映该部分实形的视图。二、视图定义: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辅助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斜视图(一)三、表达方式教学内容出示模型、挂图并分析说明出示模型并绘图(重点讲解斜视图的画法)强调辅助投影面及投影规律的运用。结合模型、挂图讲解倾斜部分的画法及旋转画法教学活动配置与标注: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与标注(如图一)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标注时,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字母允许将旋转角度标注在字母之后。斜视图(二)四、边界:斜视图主要是用来表达物体上倾斜部分的实形,所以其余部分就不必全部画出,而用波浪线断开。课堂练习:1、斜视图的定义2、斜视图的配置与标注。课堂小结:课堂作业:P821、2课后小记:两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