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html/老年病科/老年人颈性眩晕.html疾病名:老年人颈性眩晕英文名:senilecervicalvertigo缩写:别名:老年颈性眩晕ICD号:R42分类:老年病科概述: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肌内缘向上方行,入第6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第4、第3或第7颈椎横突孔穿入者。入颅,达延髓脑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横突孔内垂直上升,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上,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穿孔。自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转向前方,在寰椎后膜的外缘(或穿过此膜)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后上行,从枕内大孔进入颅腔。枕部椎动脉环绕寰椎的上关节突,先后位于关节突的外侧、后侧和内侧,迂曲度很大。在椎骨间的关系改变时,如头过度后仰或回旋时,均可影响到椎动脉,使其变窄或阻塞,导致脑干缺血,椎-基底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小脑及脊髓上部。流行病学:据尸检统计,50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女性约有90%存在有骨刺。据上海长征医院赵定麟统计,140例无颈椎病症状成人的颈椎X线平片分析,21~30岁的38例中有8个骨刺,平均4.75人中有1个骨刺,31~40岁的file:///C|/html/老年病科/老年人颈性眩晕.html(第1/8页)[2008-4-2716:32:28]CDDCDDCDDCDD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仅供试用。file:///C|/html/老年病科/老年人颈性眩晕.html26例中有16个骨刺,平均1.6人中有1个骨刺;41~50岁的36例中有34个骨刺,基本每人1个骨刺;51~60岁的30例中有48个骨刺,平均每人有1.6个骨刺;60岁以上的10例中有47个骨刺,平均每人3.7个骨刺。年龄越大骨质增生程度也愈严重。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多发于老年人的原因:因老年人有以下生理病理特点,①骨质增生。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流减少。②血管病变。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③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相对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发生折叠或扭曲,影响椎动脉血液循环。④颈椎错位。颈椎盘退变时,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颈椎错位,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或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发病机制:颈椎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的重量较大与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积累性劳损,使颈椎的稳定性变差。意外的操作或平时不在意的挥鞭性损伤,如坐汽车时急刹车,惯性向前,又突然停止,头先向前,随后突然后仰,可以造成单(多)个沿额状轴,矢状轴或纵轴产生轻度移位。如果颈椎间盘已经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的作用下,更容易使单(多)颈椎移位。由于颈椎错位,造成椎间关节错缝,椎间软组织受到牵张,椎管或椎间也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X线平片上可以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张、成角、中断等。如果损伤较轻,人体有适应代偿的功能,可以不产生临床症状,即建立代偿性椎间内外平衡,为代偿期。如代偿性脊柱侧变。这个阶段如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纠正移位颈椎,恢复正常椎体间的平衡改变。为了维持椎体间的力的平衡,颈椎产生骨质增生,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压file:///C|/html/老年病科/老年人颈性眩晕.html(第2/8页)[2008-4-2716:32:28]CDDCDDCDDCDD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仅供试用。file:///C|/html/老年病科/老年人颈性眩晕.html强。钩椎关节骨质向侧方增生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致使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黄韧带肥厚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出现脊髓型颈椎病。后关节骨质增生,伸入椎间孔,可刺激、压迫颈脊神经根,出现颈、肩、臂疼、麻木的神经根型症状。如创伤较重,颈椎移位,后关节错缝,可直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