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案一、本节聚焦1、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2、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3、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营养结构?二、知识结构范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自主学习四、例题讨论例题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例子是()A.池塘中的鱼B.池塘中的动物C.池塘中的生物D.一个池塘解析:生态系统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选项A、B、C只包含了部分或全部生物,而没有无机环境,成分不完整。只有D“一个池塘”既包括了其中的生物,又包括了无机环境。答案:D例题2.在下图食物网中:若蛇全部被捉光,请回答:(1)在此食物网中,哪种生物数量会大为减少?。(2)哪种生物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解析:从上述食物网中可看出,蛇既是山猫的天敌,又是鹰的食物,而鹰是兔的天敌。因此,当蛇全部被捉光后,山猫没有天敌捕食,数量剧增。鹰将更多地以兔为食,保持数量本稳定,同时山猫也是兔的天敌,山猫增多必将导致兔减少。因而蛇捉光后必然引起山猫增多及兔减少。答案:(1)兔(2)山猫五、反馈评价A组1、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2.居于“水稻→鼠→蛇”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减轻鼠害3、兔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生产者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水稻→害虫→蛙→蛇,水稻→鼠→蛇。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谚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A.2个B.3个C.4个D.5个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及。答案: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8、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次级消费者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1(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4)该简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答案:5,戊,甲乙丁丙捕食和竞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9.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间内的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A是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1)在这一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2)A和B的关系是,B和C的关系是,种群可能是草食类动物。答案:A→B→C捕食捕食B10、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A.次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11、在A→B→C→D这条食物链中,C是()A、初级消费者B、第二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D、第三营养级1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13、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B组14、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某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取500mL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500mL清水,向3、4号瓶中加入等量河泥,2、3、4瓶中加入等量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加入1条金鱼,最后向4个瓶中加清水至液面为同一高度,密封瓶口。将1、2、3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250C),将4号瓶置于黑暗处。经常观察并记录每个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2)预期实验现象:①l号瓶中的金鱼和4号瓶中的相比,哪条生活时间长?,原因是。②哪个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原因是。(3)实验结论:。答案:1号瓶中的金鱼4号瓶置于暗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瓶中所有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号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