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1.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概述中共为实现和平所作的努力,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2.说出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认识到转战陕北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4.重点: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2)时间:1945年8月。地点:重庆。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4)影响影响共产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国民党蒋介石达到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的目的。但蒋介石如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双十协定》的签订能粉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吗?请用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不能。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20多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随后国民党又以重兵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扬言用3—5个月的时间,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2)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是怎样面对这一危机的?结果如何?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但毛泽东和党中央仍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三支大军挺进中原领导人部队到达地区共同影响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大别山①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②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陈赓晋冀鲁豫解放豫西军太岳兵团陈毅、粟裕华东解放军主力豫晥苏地区(2)其他解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材料二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中共代表团的来临,使整个山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1)上述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表面理由是什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表面是和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备战争取时间,同时也是想把挑起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3)面对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该怎么办?这在中共中央内部引起了争论。请设想一下会有几种观点,说说各自的理由。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①略。(开放性题,合理即可)②赞同赴重庆谈判的观点。日本投降以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愿望,所以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同时,去谈判还可以直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以教育、团结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国民党蒋介石。(4)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什么“整个山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因为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探究问题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历史事件的目标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一事件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作用是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因为这一事件,中共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反攻,战区由解放区打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