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地方官无力保护沿海的安全。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严重影响了沿海人民的正常生产和中国的海疆安全。戚继光在国家危难之际受命抗倭,在浙东组成纪律严明的戚家军,通过台州大捷和福建广东的抗倭,至1565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正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些欧洲国家,为掠夺财富和奴隶,奉行血腥的海外掠夺政策。葡萄牙、荷兰相继东来,开始了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了我国的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南部地区,1642年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地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有力的反抗。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郑成功军队大获全胜,1662年,荷军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是使台湾民众摆脱了荷兰殖民者长达38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安居乐业,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二是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所率军队和眷属定居台湾,郑成功及其后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台湾经济、社会、文教发展的措施,使台湾的经济和各项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后来清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三是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的侵略气焰,对亚洲和其他国家起到了间接保护作用。3.雅克萨反击战17世纪,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沙俄的侵略,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其撤军,遭到拒绝。在沙俄变本加厉进行武力扩张的形势下,为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康熙帝决心以武力驱逐入侵者。康熙帝分别在1685年和1686年两次打败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经过平等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问题探究问题1:文天祥抗元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路:关键是从性质上来分析两者的不同,要看它们“是否是反对外来侵略”,这样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文天祥抗元从客观上是维护南宋统治区域内人民的利益,因为南宋与蒙古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不是反抗外来侵略。而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给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戚继光抗倭是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领土。问题2:既然《尼布楚条约》规定,把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一带割让给俄国,又说《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之间的一个平等条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探究思路:看待一个法律条文是否平等关键有三点:是否是平等协商;是否是一方受到武力威胁,是被迫的;是否是反映双方的愿望和利益。两者并不矛盾。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精题精讲例1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①明朝的北京保卫战②雅克萨之战③台州九捷④郾城大捷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民族利益”概念的认识。捍卫中华民族利益是指抵抗外敌入侵,而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说成是捍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是保卫自己民族的利益。明朝的北京保卫战和郾城大捷是汉族与我国境内其他民族的斗争,不涉及中华民族的概念。答案:C黑色陷阱:本题四个历史事件都提到了民族间的争斗,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特别是郾城大捷事件。如果将岳飞误认为民族英雄,本题就容易错误地排除C项。例2自明朝中期以来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一阶段中国在抗击侵略方面还能够取得胜利?你从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中能领悟到什么?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概括和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第一问对比中外变化要抓住两者最主要的差异,中国走向闭关,而西方却正在开放。第二问,任何事物从强大到腐朽都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中国当时只是相对落后,仍具有一定的实力,加上杰出人物的贡献等,使得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