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一、设计思想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多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二、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三、学情分析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极光、太阳风暴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现象。2、过程与方法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五、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六、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手机,发电机模型,磁铁,小磁针,回形针,电源,导线八、教学内容引入新课:以电影和歌曲先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入磁现象。进行新课:1、让学生们列举生活中和磁有关的现象。然后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对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让学生回忆在初中学过的关于磁的知识,并让他们动手用实验仪器来验证。(设计意图:引出磁性,磁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想起: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之处。并引发他们的思考。3、介绍几位科学家对电和磁的联系的看法,引出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4、让学生在教室里重现奥斯特的伟大的实验,体会动手的乐趣。(做实验时,用手机和电脑同屏,可以当时就在屏幕上观看他们的实验过程,指出其错误地方)(设计意图:在动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走了和奥斯特一样的弯路,就是小磁针的位置不正确。从而鼓励学生不能气馁。)学习意义:了解电流的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