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伟大的战略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而且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起点。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讲授,加深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考虑和认识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学思结合概括阐释情境再现通过讲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学生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改革开放的提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历史意义【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2.对外开放3.历史意义重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难点: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由于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对这二十余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以讲、谈结合为好。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导入新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三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用心爱心专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师:为什么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生:第一,"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第二,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观点,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维护个人崇拜,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师:"两个凡是"一提出,就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1977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最终结果怎样?生: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师:性质是什么?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师:这次讨论的重大影响有哪些?生: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马克思注意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师:给学生补充有关实事求是的资料。(据《资治通鉴》载:西汉“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得书多与汉朝等。”意思是说,刘德作学问,特别注重搜集和研究历史资料。这是实事求是的最早出处。刘德,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他收藏古籍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即“务得其实,每求真是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本义。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把“实事求是”四个字释意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就是务必取得事实根据,逐一探求真实的结论。到了宋代,湖南长沙创建了一个书院,名字叫岳鹿书院,素称人才荟萃之地,曾出了不少著名哲学家和知名学者,书院讲堂的正上方挂有书写“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匾额,把“实事求是”作为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