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伟大转折的宣言书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通过学习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成就,增强学生对这一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情境再现通过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成熟及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2。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邓小平理论成熟及形成体系2。“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思考讲解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录象用心爱心专心资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应用启发思考式讲解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三次革命,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这三个伟大的人物。了解这三个伟大人物是观察和把握中国20世纪历史的基本进程,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历史最后一个伟大人物。邓小平正是我们今天这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和理论旗帜的缔造者。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十年“文化大革命”虽然宣告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知道党的工作。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由此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支持了这一场讨论。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道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摆脱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用心爱心专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高度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