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照相术诞生19世纪30年代末诞生于西方传入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意义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2.电影出现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序幕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发展20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二、剪发辫改称呼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三、服饰的变化1.背景: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女士高领服装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问题】清末民初的社会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探究:清末民初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1)伴随着列强入侵,西方社会习俗由于中西交往的加强而不断传入,冲击了中国的旧有陋习。(2)鸦片战争以来,在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学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思想的同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社会习俗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改革社会习俗的法令,直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习俗的改革。1.西方的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A.19世纪20年代以后B.19世纪30年代以后C.19世纪40年代以后D.19世纪50年代以后2.电影成为20世纪人类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国第一部电影是()3.辛亥革命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表现包括()①剪辫②易服③禁止女子缠足④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⑤脱帽礼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称()A.朕B.大人C.职务D.老爷5.下图是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在天安门宣告新中国成立。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北伐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1、图2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材料二的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参考答案:(1)西装;中山装。(2)国民的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答出一点即可)(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近代文明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言之有理即可)1.某校八年级同学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下列搜集到的照片不正确的是()A.慈禧太后的宫廷生活照片B.《马关条约》签订的场面C.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影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的留影2.2011年《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等三部贺岁片,让广大观众过了一把电影瘾。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1905年拍摄《定军山》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出现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3.下图是当代年轻画家李晓奇的作品《剪辫子》。你知道,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4.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辫令的目的是()A.讲究卫生B.革除旧俗C.提高国民素质D.追求平等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体现了()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B.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的愿望C.资产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