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结合史料概括欧亚非美物种之间交流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美洲外传的物种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的过程、其他地区作物在美洲传播的表现。2.通过学习近代世界物种之间交流的史实及其影响,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物种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知识点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2.物种外传: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3.表现项目欧洲亚洲玉米①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①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②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传入中国知识点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①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③蔬菜类:黄瓜、豌豆。1④经济类:甘蔗。(2)推广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知识点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对美洲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③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①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1.阅读教材P8“《本草纲目》中所附的葡萄和苜蓿图”:葡萄和苜蓿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批注:2.阅读教材P9“《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玉米原产地在哪里?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原产地:美洲。传入中国: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随着殖民扩张,传播到亚洲,也传入了中国。批注:3.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明朝时福建商人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中国并传播。批注:24.中国的川菜以辣出名。阅读教材P10“史料阅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提示:辣椒原产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中国的川菜出现不会早于明朝。批注:5.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从外地引入的食物成为人类的主食,并为种植更多农作物而开发新的种植区。你能简单列举一下哥伦布大交换中有哪些物种交流吗?提示: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从美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