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地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3.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1)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为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2、内容3、特点:包容性开放性4、意义: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孤立,在国际交往中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不致处于孤立无援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影响:有利于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①②③标志:意义:(1)、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2、中日邦交正常化背景: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3)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实现:3、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1)美国:①长期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相对衰落③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④在美苏争霸中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进程:时间事件意义1971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1979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4、中日、中美建交的影响:)概括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国际热潮;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㈠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1、新时期外交的四项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实行“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原则。2、主要表现:⑴: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3)、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外交活动:(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政治)1、80年代以来的外交方针:2、表现:(1)、(2)、(3)、【要点透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