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程标准学习要点探究要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婚姻、家庭、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影响,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观念差异的原因。(2)理解文化进步对婚姻、家庭观念等的影响,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不同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异。(1)我国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的意义。(2)印度等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文化和地域文化及影响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3.影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①发展中国家:偏低→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加快人口增长。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降低人口的出生率。(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出生率降低。2.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预习交流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提示: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加之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三、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2.变化(1)早婚早育→晚婚晚育。(2)多育多子→只生一个。(3)“学而优则仕”→“全民皆商”。(4)安土重迁→“四海为家”。预习交流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又鼓励晚婚晚育的意义是什么?提示:通过规定法定婚龄和鼓励晚婚晚育,延长亲子年龄差距,从而减缓人口增长。主题一国外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材料: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规定的初婚年龄虽然普遍较低,如英国为16周岁,但实际的初婚年龄要晚得多,大多在25~35周岁之间。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婚俗,如下表所示。婚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婚姻的稳定程度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较稳定,离婚率较低结合材料探究:①初婚年龄大小对人口出生率有何影响?②婚姻稳定程度与人口增长有何关系?提示:①初婚年龄小,人口出生率就高。②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反之增长快。主题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材料:我国古代的人口思想崇尚早生多生,而当代我国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重仕轻商,安土重迁”,而现代中国“全民皆商,四海为家”,文化观念古今有很大变化。如下表归纳。传统观念现代观念婚俗和制度早婚早育晚婚晚育生育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男女都一样人口流动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四海为家结合材料探究:①和早婚早育相比,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何积极意义?②与多子多福相比,少生优生对人口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③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提示:①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②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富。③不同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图示法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生育观念表格归纳生育现象生育观念形成观念的原因多育多子“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崇尚多育多子,重男轻女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只生一个“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职业选择顺序图示“士”→“农”→“工”→“商”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人口在生育方面的变化首先,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在现阶段已由人口增长的“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其次,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一是得益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