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程标准目标指南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要点:1.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特征和危害。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能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探究问题:1.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频率增加的关系。2.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成因分析。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1.概念发生在__________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______损失的______事件。2.分类3.主要特征复杂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群发性、______性。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__________,而且还会带来各种______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5.中国的自然灾害危害范围较广,最常见的是______和干旱。预习交流我国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840年,较大洪水灾害共发生984次,平均每两年左右就发生一次。这与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关系?二、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类型含义关系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______________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______决口,水库溃坝,____________淹没的现象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统称为洪涝灾害雨涝因长期______或______造成洼地______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答案:一、1.地球表层财产自然2.气象地质地貌生物海洋3.周期突发多因潜在4.人员伤亡间接5.洪涝预习交流:提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会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二、1.特大地表径流河堤城镇和农田大雨暴雨积水2.流域地貌洪枯流量强降水华北江淮华南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主题一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材料一: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人数多、成灾面积广、经济损失严重的特点,这与我国夏季风进退规律有时反常有关。下面是“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关系示意图”。(1)结合材料探究:①说明正常年份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月份。②分析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材料二: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干流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是导致淮河洪水频发的原因。下面是“淮河流域示意图”。(2)结合材料探究:①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②针对淮河洪灾的原因,提出防治淮河洪水的建议。主题二我国洪涝灾害案例分析材料: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次特大洪水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下图。结合材料探究:①1998年夏季长江洪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②这次大洪水有人说既是“天灾”又是“人祸”,其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主题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①4、5月份——华南一带;6、7月份——江淮地区;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②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2)提示:①6、7月份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②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主题二活动与探究:提示:①雨期大范围普降暴雨,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中游缺乏足够调洪、滞洪场所。②a.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既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1.洪涝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法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丰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