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很大提高极大的发展人类活动以采集渔猎为主以农业生产为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人地关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关系思想崇拜自然: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自然现象及其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改造自然:以天命观、有神论为主,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保护生物、因地制宜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很少,主要是生物资源破坏和物种灭绝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类增加,分布扩大,程度加深;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人类中心论)思考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表现(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聚落(2)国家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思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吗?答案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探究点一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地理环境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答案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2.人类从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资源短缺具体表现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具体表现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人类将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具体表现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4.下列问题属于图中箭头①②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③④引起的是________。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E.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