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结晶的方法教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在结晶实验中体会了解过滤、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原理。(3)掌握过滤、结晶的实验操作。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学生在“复习提问创设情境---思维产生问题---激发兴趣——实验探究——理论解释——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实验等过程中培养自我观察、总结等能力。(3)课后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3)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4)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重点(1)在交流、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结晶的两种主要方法。(2)运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难点运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分析。教学用具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用品:硝酸钾、食盐、蒸馏水、火柴、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练习挂图展示问题启发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问题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强调请查(P169页)的溶解度曲线表回答下列问题:(1)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3)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在8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9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同学们有几种办法可以将它转化为饱和溶液呢?(教师结合挂图对学生进行启发)若实验时把温度降低到60℃以下,又会产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还是让我们在实验中找到答案吧!实物投影仪中展示:硫酸铜晶体食盐晶体明矾、硝酸钾晶体蒸发结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加热时蒸发皿外壁应保持干燥;查表作答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学生思考产生兴趣学生观察晶体的规则的几何外开学生听讲让学生学会用曲线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并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获取晶体的浓厚兴趣养成正确的实验思维习惯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感知现象,培养他们正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小组提问板书引入问题探究原理分析问题反思得出结论小结2、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该停止加热。冷却热饱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给试管加热时外壁应保持干燥;2、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3、应握住试管的长柄,并倾斜45度。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并及时对可能产生的错给予指导,让学生的实验进可能安全、规范。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把食盐水蒸发后把热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降温后出现什么现象呢?三、结晶1、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2)冷却热饱和溶液:1、为什么把食盐水蒸发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有固体析出呢?2、为什么把硝酸钾的热的浓溶液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后会有晶体析出呢?媒体展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原因。师生合作获取答案如果把食盐和硝酸钾的角色互换,那结果又怎样呢?(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板书总结:1、蒸发结晶:主要用于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2、冷却热饱和溶液:主要用于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原理。思考原因?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产生的实验现象的原理所在小组回答:有固体析出。学生笔记并思索小组讨论师生合作获取答案学生思考口头表达学生笔记总结识记思维提升确的实验习惯、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结晶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共同合作、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理清知识联系生活实验,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目的,树立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团结互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媒体展示(结合乡土创设情境)问题解决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