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新设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发现差异是认识和利用差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第一步。本教学设计从课本的探索活动入手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秦岭---淮河线两侧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初步感知,设计中对这个内容进行了简单讲解,进而引导学生概括两侧之不同,分析其原因。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特征进行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分别为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四大区域自然景观各异、地形气候不同,而四大区域内部则表现一定的相似性。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2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上,准确填注四大区域的名称和四大地理区域间地理分界线上的地理要素名称方法与过程1运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界线两侧和我国四大区域的差异2抓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四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能通过比较找出区域间的明显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认识各地区的差异性2关注家乡所在地理区域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的地区差异3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的不同,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分析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3、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学难点四大区域的区域差异对比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前景引入:课件展示(ppt2)从课本探索活动入手,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颜色?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ppt3)(东部季风区---绿色中国,西北干旱区---黄色中国,青藏高寒区---白色中国)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4)2目标呈现(ppt5)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秦岭---淮河线引导学生看图并描出秦岭--淮河线,并出示秦岭淮河相关材料,学生思考;课件展示(ppt6---ppt11)A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东西走向\流向)B秦岭以北的地形区?(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秦岭以南的地形区?(汉水谷地也叫汉中盆地)淮河以北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淮河以南的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C秦岭---淮河线从全国范围来看所处的位置:中部,中心地带,主要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过渡:展示漫画,观察两侧有什么不同?(ppt12)1比较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差异A展示中国气候图,学生观察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差异北小于800mm,半湿润地区小于0,暖温带有秦岭--淮河线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结冰期南大于800mm,湿润地区大于0,亚热带无B进一步比较秦岭--淮河线两侧的自然景观差异,完成下表(ppt13)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冬季河流有无封冻温度带干湿区植被类型耕作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四大地理区域展示四副图片,初步感受景观差异(ppt14)学生在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上指出图片上景观的位置结合教材内容,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并在图上描出,并明确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ppt15)A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B400mm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C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指导学生简图记忆,并分析四大区域间的差异学生读教材,了解每个区域的内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比较”活动,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差异比较表(见教材P52表ppt19)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分布范围地形气候温度带高寒气候年降水量干湿地区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林草原荒漠高寒植被联系实际思考;我们所在的位置属于什么区域?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与相连的区域有什么差异?理解感受区域差异(ppt16)图片辨析分别属于什么地区?进一步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ppt17\18)南方地区东部季风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