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生:小骆驼。(同时将小骆驼的图片贴在课题旁边)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生:(齐答)我。师:一起读课题。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师:假如不用自豪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生:我应该感到自信才对。师:“骄傲”“自信”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师:这样说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师:这样说才对了。还可以怎么说?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可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没有听到故事开头部分,那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听课文录音(一、二自然段配乐朗读)。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师: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生:脚掌、睫毛和背上都很难看。(板书)师: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骆驼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沙漠的图片资料。(课件展示)师: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中,有一些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和词语画出来。生:根据给出的()的大沙漠填空。(齐读)师:我们看了有关沙漠的图片,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生:小组讨论。生: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生:感到沙漠很可怕。生:沙漠里都是沙子,没有水。生:沙漠无边无际,很容易迷路。生: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晚上温度又很低,有时会达到零下十几度。师: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生: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它植物。师:所以,一般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生: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的,沙堆也会移动的。师:所以人会迷路,很危险。生:沙漠里有海市蜃楼,也有绿洲的。师: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啊!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同时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谁愿意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生:听读时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特别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生:回答。白板出示:1.脚掌、睫毛和驼峰在沙漠中有什么作用?2.小骆驼为什么事自豪?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童话故事的精彩部分同时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其实想把问题解决很容易,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三、四自然段中,下面我们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小组齐读讨论后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师:第一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问题,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进行交流。师:骆驼在沙漠中前行,我们看一个音乐短片,大家注意它的脚掌是如何踏过这些松散的沙子的?(观看音乐短片)师: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松散是什么意思?生:很松、很散。师:松散是指事物结构不紧密。生:齐读介绍脚掌的课文内容。师:这句话告诉我们骆驼的脚掌能不能陷进沙子?生:不能。(板书:陷不进沙子)师;为什么它脚掌陷不进沙子?生: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陷不进沙子。师:大家看,这是一个问句,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个问句读得很有感情呢?老师有一个小妙招,你想知道吗?生:想。师:其实,在朗读的时候,你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就可以了。你们现在就是骆驼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