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自主探究一、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然性)1、北魏统一北方,并开始向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公元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这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的落后和汉族制度、文化的先进,从而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2、北魏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在北魏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赋税徭役极为繁重,导致阶级矛盾比较尖锐;北魏统治者还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从而导致民族矛盾也很尖锐。3、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掌握政权的拓拔贵族和汉族地主间常常发生矛盾。总之,在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改革势在必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内容)1、推行均田制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桑田、露天)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整顿吏治目的:巩固北魏统治内容:给百官颁行俸禄;严厉惩罚贪赃枉法。作用: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3、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作用: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4、移风易俗内容: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使北方经济得以复苏和繁荣表现: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手工艺品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商品贸易活跃,对外贸易兴盛(四通市)2、加速了政权封建化的进程表现:统治者尊儒崇经,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最重要)表现:鲜卑族逐渐和汉族相互融合,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这为后来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合作探究1: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合作探究2: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自我测评[课堂训练]1.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北魏统治者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或变法的描述()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孝文帝改革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决的态度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1、材料一、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北齐)魏收.魏书:卷一百十食货志材料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