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题精讲例1(经典回放)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思路解析:朱熹属于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由此可排除A、B两项;D项属于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朱熹的理学理论属于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内涵则是体现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的“三纲五常”。答案:C黑色陷阱:容易误选A项和D项,主要原因是既忽视了朱熹所说的“理”与“气”之间的关系,又没有真正掌握“天理”“道统论”和“三纲五常”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变式训练南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A.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B.强调获得精神上的自足和自由C.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D.为理学的正式建立开辟了道路思路解析:此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实质考查朱熹与其他理学家的不同思想主张及贡献。A项属于北宋“二程”的理学贡献,C项则是陆王心学出现的标志,D项是北宋周敦颐和邵雍的理学贡献。答案:B例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和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吸收佛道思想为基础②南宋的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③王守仁创立的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陆九渊的理学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思路解析:为了与佛道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由此可见,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不是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的,故排除含①的选项。答案:D绿色通道:做此类组合选择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要认真读懂各选项的含义,然后运用排除法解答,确定一个明显可以排除的选项,缩小选择项的范围后再确定答案。变式训练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的关系是()A.本质上是相同的B.内容上是相同的C.观点上是一致的D.存在的时间相同思路解析:理学属于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心学”属于理学的一个分支,都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但在“理”的存在方式和探求“理”的方法上又截然不同。答案:A问题探究问题1自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史上都习惯将儒、佛、道三家并称为“三教”,之后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被称为“三教合一”。那么,“儒教”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导思:思考时的关键在于明确宗教的基本含义及其本质,然后从是否具备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按照宗教的定义和其应具有的要素来看,儒教不是一种宗教。“儒教说”之所以不妥,主要在于此说只看到了儒家与宗教在外在行为方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事实:孔子、孟子本人是学者,他们只是门徒眼中的“圣贤”;而所谓“圣贤”,不过是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而不是超自然的神。孔孟创建的理论是一种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学说,而不是引导世人去追求天堂、净土之类超自然境界的宗教体系。孔子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畏天命”,这是宗教性的信仰;但他同时又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表现出反传统宗教的态度。显而易见,孔孟儒家并未构想出某种作为宗教之核心和本质因素的超自然神灵观念。因而,我们不能把“儒教”视为宗教。问题2作为宋明理学的不同流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具有怎样的异同点?导思:此问题考查对历史事物的比较,关键是明确两者之间的比较点。其中,相同点应从历史地位、世界观、实质、目的等方面进行归纳,不同点应从世界本原的认识、哲学归属等角度思考。探究:①相同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理,属于对传统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②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宇宙结构,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宰万物,属于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不谈理气关系和宇宙结构,主张“心即理也”,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