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情景问题切入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天崩地解”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学习目标引领课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难点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目,分别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日常生活②“圣人”之言③儒家经典④“童心说”⑤真心⑥摹古文风⑦《藏书》⑧《续藏书》⑨《续焚书》⑩浙东学派君主专制天下之法学校工商皆本社会生产关系反专制主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考据学君主专制治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循天下之公把天下做为私产六经责我开生面自然史观社会史观哲学定乱除暴安百姓批判君主专制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制度批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难疑点探究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1)相同: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倡导“经世致用”。③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2)不同: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1·海南·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例2】(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