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3.表现(1)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3)随着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知识点拨]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不是搞“等距离外交”,不是无原则中立,而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1)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中国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1)召开:2000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行。(2)贡献:江泽民在大会上阐述了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立场。(3)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误区警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指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性组织的外交活动,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不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是以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来体现。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基础: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2.表现(1)亚太经合组织①1993年11月,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2001年10月,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上海合作组织①1996年4月,中俄等五国首脑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②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并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主题一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成就意义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1996年4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该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1)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答案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2)该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答案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示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主题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