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学案鲁教版必修1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重难点】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预习内容】一、喀斯特地貌1.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类岩石,如:岩、岩等。特性:性、性。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__________和的数量,以及______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以的类型与连通性。3.化学过程:溶蚀过程:淀积过程:4.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如地下喀斯特地貌:如二、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作用条件圈层自然因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圈岩石条件原为海洋,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和广泛发育,性和性好。水的溶蚀力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部高,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汇集,漓江南北纵贯,水量大,水的性强。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和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水的大。【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不如南方地区明显?探究二:云贵高原地区为什么地下水丰富而地表水缺乏?探究三: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②是。(2)图中地形名称是,主要分布在(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的水的和作用形成的。(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4)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省(自治区)。【当堂达标】图3-3-1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4题。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A.aB.bC.cD.d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褶皱隆起B.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C.水的化学溶蚀作用D.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C.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5.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A.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B.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C.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D.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6.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A.大气降水B.地面坡度C.太阳辐射D.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7.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生物条件8.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A.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B.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C.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9.有关桂林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与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积B.漓江谷地自东向西横贯全境C.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强烈D.地势南高北低10.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地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图3-3-4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1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12.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图3-3-4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总结提升】1、读图3-3-2,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的流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图中a是,b是,c是。它们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省或自治区)分布非常普遍。(4)写出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