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备课资料)知识导航 2.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备课资料)知识导航 2.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1/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备课资料)知识导航 2.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备课资料)知识导航 2.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3/3
二儒学的兴起知识梳理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随着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2.“焚书坑儒”(1)李斯建议,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上缴并烧毁私人收藏的《诗》《书》等,处死私下讨论《诗》《书》的人,得到秦始皇的采纳。(2)焚书之后不久,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下令将这些人逮捕审问,并将违反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3.“焚书坑儒”的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但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2)尽管“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这一行为对思想文化传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二、罢黜百家1.历史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罢黜百家的提出: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提出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主张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3.罢黜百家的实施: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4.汉武帝文化体制改革的评价: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是,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三、太学的出现1.具体实施: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太学建立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3.东汉太学生批评时政(1)主要原因: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直接感受弊政的危害;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2)历史评价: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开始确立: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2.主要特点: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3.深远影响: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和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知识导学1.学习“‘焚书坑儒’批判”时,应结合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等,理解“焚书坑儒”批判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同时,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焚书坑儒”的影响。2.学习“罢黜百家”时,应注意结合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背景,同时应特别注意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一分为二地辩证理解“罢黜百家”的深远影响。3.学习“太学的建立”时,应首先明确太学建立的实质,然后从政治、文化等方面理解其影响;东汉的太学清议属于比较进步的政治现象,应从主客观原因和历史影响等方面把握。4.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学习时应首先注意理解其主要特点,以此为基础,从政治、文化等方面一分为二地理解其深远影响,同时应注意结合当前的考试制度理解两者的异同点。疑难突破1.董仲舒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剖析: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根据汉武帝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备课资料)知识导航 2.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