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双百”方针的含义及曲折发展概括。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1956年提出,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影响(1)“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遭遇曲折1.背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表现(1)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2)“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三、文学艺术的春天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2.表现(1)文艺领域:中国文艺重现生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2)学术和科技领域①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②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随着世界学术的发展,中国人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不断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双百”方针的经验与教训史料一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鼓作气,共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不同、高质量的18部献礼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广大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称为①“难忘的1959年”。——《中国电影》史料二②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顺理成章地传出了“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一个音乐人的回忆史料三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解读](1)史料一主要讲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①形象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我国电影业发展成绩巨大。(2)史料二主要讲述了“双百”方针在贯彻中的曲折历程。②说明政治运动扩大到文化领域,“双百”方针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3)史料三主要讲述了“双百”方针得到继续贯彻。③表明文艺创作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思考](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难忘的1959年”为什么会出现。【提示】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和政府提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2)史料二中“一个音乐人的回忆”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把文学艺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影响: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学术领域也受到沉重打击。(3)根据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提示】变化:活力显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原因:“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