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初步认识(1)1902年,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2.系统介绍(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主要内容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③李大钊还在北京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深层点拨]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欧美资本主义转向学习苏俄社会主义,因此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1)时间:1920年初。(2)结果: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失败,让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2.问题与主义之争——三次论战(1)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与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2)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3)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的交锋。经过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1)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2)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深层点拨]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新文化运动中反封建统一战线开始分裂,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之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过程(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2)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3)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并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2.历史意义(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易混易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简单地宣传该学说,而是与中国社会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不是简单的学术思想宣传,而是进入了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的转变时期。主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有哪些?(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如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出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3)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马列主义。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和《工人周刊》等。(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等。(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体现的特点是什么?(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的贡献尤其突出。(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发展传播的。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所接受。材料李大钊为什么被称作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答案①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