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主要考查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物质基础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课前预习】一、《诗经》1、概况:中国总集,收录了到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整理编订.2、内容:风:歌谣(精华部分);雅:贵族饮酒演唱乐歌;颂:宗庙祭祀演唱乐歌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极强。(4)地位:是中国,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2、楚辞(产生于)(1)代表作:屈原的《》(2)特点:采用方言,句式灵活,多用语气词“兮”,易于表达感情,具有风格。(3)《离骚》的地位:创楚辞体裁,开中国古典文学源头。《诗经》、楚辞并称为“风”、“骚”,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3、汉赋(1)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子虚赋》《上林赋》东汉:《二京赋》二、唐诗宋词流光溢彩1、唐诗(1)繁荣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的文化交流和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2)唐诗的发展概况:①初唐:王勃、陈子昂②盛唐:边塞诗:、;田园诗:、;“诗仙”,“诗圣”。③中唐:白居易④晚唐:杜牧、李商隐2、宋词(1)繁荣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2)主要流派婉约派:、豪放派:、三、元曲之佳通俗易懂1、兴起与发展:宋代兴起,元朝繁荣;内容包括杂剧和散曲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元曲四大家”):《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延伸:诗、词、曲有何区别?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长短句)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四、明清小说铸就辉煌1、小说发展简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2、明清小说繁荣背景①进入了强化阶段;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的出现;③阶层的不断扩大。3、特点: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4、代表作①《》(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③《》(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④《》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⑤《》(吴敬梓,清)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讽刺小说;⑥《》(蒲松龄,清)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优秀短篇小说集。思考: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课后习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D.诗歌描述了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3、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4、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边疆危机严重,忧患意识明显③科举考试的推动④社会比较繁荣⑤实行开放和多元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