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上而下的改革问题导学俄国1861年改革的前因后果活动与探究场景一: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众爱卿,近些年世界局势变化很大,我们已经落伍了;国内农奴起义更是风起云涌,我决定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自由和土地,大家有意见吗?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能变呀!农奴自由了谁给我们耕地!谁交粮食给我们啊!大臣乙:是啊!老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我们手里呀!农奴自由了,还有谁纳税给我们维持军队啊!亚历山大二世:(把法令给众大臣传阅)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众大臣:(笑逐颜开)陛下英明!(1)场景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场景二:颁法令法令官:农奴们,陛下颁布法令,从即日起,你们获得了人生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到城市工厂里打工!(2)法令真正保证农民获得自由了吗?场景三:改革后农奴甲: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农奴乙:总算找到一份工作,可我弟弟依然不能逃出村社。(3)农奴能免费得到土地吗?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土地?场景四:论功过列宁说:“如果总地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4)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性质及评价(1)目的①防止革命爆发,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②保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2)性质:改革虽然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但就其背景、内容和作用来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评价①1861年改革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②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③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当堂检测1.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下令废除农奴制,其内容不包括()A.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将得到一块份地B.农奴获得人身自由C.农民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后,就拥有土地的合法权益D.农民必须负担一定的义务2.列宁曾指出:“农奴获得解放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B.农民无条件地获得法律上的自由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D.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3.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C.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4.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阅读下列材料:村料一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提示:目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