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二中高一化学2008年春学期教学案时间:08年11月4日主备人:杨其金审核人:贾秀清课题溴、碘的提取教案课型新授课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重难点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教学方法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二次备课预习见学案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知识构建[过渡]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活动与探究1]见书本[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板书]Cl2+2KBr=Br2+2KCl[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活动与探究2]见书本[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板书]Cl2+2KI=I2+2KCl[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课堂练习见学案教后反思溴、碘的提取学案学习要求: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学生预习:1.溴和碘在海水中的浓度虽然较低,但由于海水的总量非常大,所以,它们的总储量是极为可观的。海洋中的溴占地球上溴总储量的。在人类生活中,溴有着重要的用途。溴的提取一般要经过、和三个步骤。海藻、、都会从海水中富集碘,而碘在人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内缺碘时,就会引起。所以,进食和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碘。巩固训练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A.加入NaClB.加入适量的NaBrC.加入适量的Cl2D.加入适量的Br22.向含有NaBr、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A.NaCl和KIB.NaCl、KCl和I2C.KCl和NaBrD.KCl和NaCl3.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A.久制的氯水B.碘水C.KBrD.KI4.将100mL、浓度为5mol/L的Cl2通入足量KBr溶液中。(1)计算被氧化的KBr的质量;(2)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是。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是氧化剂7.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NaOH②溶液KI③溶液④饱和NaCl溶液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8.海水中含溴0.07%,如果均以NaBr形式存在,那么海水中NaBr的质量分数为()A.0.09%B.0.07%C.1.0%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