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新课导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毛泽东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毛泽东是怎样引领中国一步步“换了人间”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教法案例本节课主要包括八个框目的内容:走出韶山冲;创办《湘江评论》,出席中共一大;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万水千山只等闲;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打倒蒋家王朝,建立人民共和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诗人和书法家。关于第一目“走出韶山冲”,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即可。教师点拨以下几个关键点:(1)出身:农民家庭。(2)求学:小学——中学——师范。(3)从业:创办新民学会——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教材第2—6目,讲述的是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这五个框目作为一个板块来讲授,便于学生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整体性,也便于对毛泽东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评价。(1)创办《湘江评论》,出席中共一大。这一目内容可以说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第一步,讲授时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①五四运动时期,在湖南主编《湘江评论》;成功地开展了“驱逐张敬尧”运动。②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2)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此目主要内容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思想的提出和初步实践,围绕着两个大的问题展开:①农村包围城市: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章,明确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的革命主张。②武装夺取政权: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发动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③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3)万水千山只等闲。讲述的是红军被迫长征的历史,这是一段对于中国革命的走向非常重要的历史,红军的长征既为革命保存了精英和骨干,也从侧面证明了毛泽东战略战术的正确性,同时也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保了革命以后健康持续的发展。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建议教师引用毛泽东的诗词《长征》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视频材料来讲述,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以其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4)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和确立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同时,革命力量也得到了大发展。围绕着这一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本目:①抗战策略: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深入阐述了这一策略;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中共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②战略方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明确指出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开展敌后抗战”的方针。③论持久战的总方针。④整风运动,保持了高度的统一。⑤完善理论。毛泽东总结全党的智慧,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阶段。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指导思想。(5)打倒蒋家王朝,建立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审时度势,终于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显示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由于此部分内容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因此,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即可:①争取和平: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②战略防御: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③战略反攻。④战略决战:毛泽东组织了三大战役;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献词;解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