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四(一、二单元)单元小结复习目标1.认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在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作用。2.认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主题归纳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唐太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康熙帝捍卫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思想家孔子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亚洲国家,这些国家分别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柏拉图《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专题整合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位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秦始皇统一六国,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康熙帝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征服噶尔丹。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材料三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帝《瀚海》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2)政策: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措施: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位可以世袭;这些地方不向唐中央纳税。(3)矛盾: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矛盾;外部: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之间的矛盾。措施: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粉碎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4)地位: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或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局限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柏拉图属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念的反映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政治思想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适合都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柏拉图材料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材料四孔子不仕,退修诗书《雅典学院》中央两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何种思想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共同点。(3)材料三体现了亚里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