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过程(1)萌芽状态①16世纪初,枢密院正式成立,它是代表英王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②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国王经常在王宫的密室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共商国是,国王有权任免大臣。(2)开始形成①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并成为政治惯例。②伴随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斗争,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内阁制开始形成。③发展、完善: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2.主要机构及职权(1)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2)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会议员兼任,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3)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但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3.组阁程序(1)先由英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相。(2)再由首相根据国王授权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3)最后呈请国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归纳总结]责任内阁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内阁对议会负责;二是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有了这两个特点,也就标志着责任内阁制形成了。[教材互补]在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国王的权力被一步步地削弱。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有些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维多利亚女王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内阁首相。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岳麓版)[重点精讲]1.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原因(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逐步发展,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对国务也不感兴趣。(3)英国两大政党之间长期斗争的推动,特别是辉格党领袖沃波尔的努力。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组建及职能深化探究材料一根据宪法的规定,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世袭的国王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的组成部分、司法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教的世俗领袖。从形式上说,英王的权力是最大和最广泛的,但不能单独行使,而由内阁和议会行使,所以英王的权力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材料二在1688年后的20多年内,内阁的地位日趋巩固。到这时,各枢密院常设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初步具有了近代政府各“部”的性能和特征。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机构枢密院更加臃肿、笨拙,已不能发挥维系中央政府的核心作用。而内阁人员精干、决策迅速、处事敏捷,在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7世纪末18世纪初,内阁和政府日益融为一体,内阁的构成人员趋于稳定。材料三英国的行政机构构成比较复杂,它包括政府、内阁、政府各部、枢密院和地方行政机构等。政府大臣中包括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由阁员大臣组成内阁。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领导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思考(1)在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国王与内阁之间是什么关系?(2)在责任制内阁下,内阁与政府是什么关系?答案(1)在国王的授权下,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呈请国王批准后,内阁即告组成。但国王的授权、批准只是程序上的,只具有象征意义,并不能真正约束、监督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2)“政府”和“内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内阁成员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员,又是议会立法的议员。[重点精讲]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国王与议会的关系(1)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2)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3)如果议会通过了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与雅典的直接民主不同,它属于间接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2)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