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写人物(一)评点习作,切入课题教师首先拿出两篇学生习作,其中一篇是平白的描述,没有运用对比写人,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简要提出文章的修改意见。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确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二)回顾经典,探究方法1.回顾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集中分析克拉丽丝和胡屠户的形象。教师摘选文段如下:克拉丽丝:之前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之后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范进中举后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学生简要分析后明确:人物对同一对象态度的前后不同可以形成对比来刻画人物性格。2.教师提出新问题:人物对不同对象的同一态度能否形成对比来刻画人物性格呢?提供案例:平民总理温家宝(出示图片及文字)。温总理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群,总是保持惯有的谦和与亲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3.继续回顾经典作品《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进一步探究:通过人物外在与内在的反差形成对比同样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设计探究问题:①阿长没有,阿长有。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没有名字)“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没有礼貌)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没有规矩)…。”“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没有知识)②老王没有,老王有。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没有朋友、亲人)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