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求直线方程应注意的几点在求解直线方程问题时,如果考虑不周全或者忽视特殊情况,就往往会造成错解。本文在归纳各种错误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几点,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一、勿忘“斜率不存在”若将直线方程设为点斜式或斜截式,则应针对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讨论,否则极易漏解。例1、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是,且经过点,求直线l的方程。错解:由题意知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过点,由点斜式得。剖析:写成点斜式方程,漏掉了的情形。正解:当时,由点斜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当时,直线l的方程为x=1。评注:把直线方程设成,就已经默认了直线斜率是存在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是否满足题意呢?事实上,直线x=1也满足题意。故解决此题应分“斜率存在”与“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以免漏解。二、勿忘“截距为零”截距相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截距不为零时相等,二是截距为零时相等,而后者常被忽视,造成漏解。例2、求经过点(2,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错解:设所求方程为,由,得a=3。∴所求方程为剖析:上述解法是以截距不为零为前提的。事实上,当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为零(经过原点)时,也满足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故满足题意的直线方程为。评注:应用截距式方程的条件是截距不为零,故应分“截距为零”与“截距不为零”进行讨论。三、勿忘“特殊位置”例3、求经过点,且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错解:由题意,所求直线过且与AB平行。而,得直线方程为,即。剖析:事实上,过A、B的中点与点的直线也满足题意,其方程为。∴所求直线方程为或。评注:过定点与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直线,应分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侧”及“异侧”进行讨论。四、勿忘“截距非距离”例4、求过(2,1)且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的直线方程。错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由点(2,1)在直线上,得①由,得ab=8②由①②得a=4,b=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2y=4。剖析:这里将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当做距离了。事实上,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面积为,而不是。由,得ab=8或。若ab=8时,可得a=4,b=2。若时,可得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2y=4,或或。评注:上述错解把截距误认为是距离,认为截距大于零。其实,截距可以小于零或者等于零。五、勿忘“对直线方程中参数的讨论”例5.求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错解:分别令x=0及y=0,得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剖析:这里忽视了参数a=0,即直线l与x轴平行的情况。当a=0时,直线l与x轴平行,横截距不存在。当时,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当a=0时,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1,横截距不存在。评注:直线方程中含有参数,应对参数进行讨论。六、勿忘“隐含条件”例6.求经过点,倾斜角是直线倾斜角的一半的直线方程。错解:设直线的倾斜角为。∴,解得。∴所求直线方程为。剖析:上面的解法没有注意隐含条件。由,知,则不合题意,应舍去。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评注:这里涉及三角函数知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探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