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氧族元素例1.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例2.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例3.下列关于臭氧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臭氧比氧气的氧化性更强,常温下能将Ag、Hg等较不活泼的金属氧化B.臭氧可以杀死许多细菌,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C.臭氧和活性炭一样,能够吸附有机色素,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D.臭氧和氧气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4.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可作外科消毒剂。(1)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双氧水,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主要原因是双氧水的性。(2)将双氧水加入经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消褪了,此时双氧水表现出性。(3)久置的油画,白色部位(PbSO4)常会变黑(PbS),用双氧水揩擦后又恢复原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巩固练习;1.氧化氢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某试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A.常压蒸馏B.加生石灰常压蒸馏C.减压蒸馏D.加压蒸馏2.下列各组属同素异形体的是A.16O和18OB.金刚石、石墨和C60C.O2和O3D.H2O和H2O23.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①Cl2②Na2O2③Ca(ClO)2④活性炭⑤SO2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④⑤D.全都可以4.某气体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稍大时是一种污染物,而在高空却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该气体是A.NOB.O3C.COD.氯氟烃5.向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含amol溶质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的pH=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c(Na+)=2c(SO42-)B.a/2mol>沉淀的物质的量>0C.沉淀的物质的量=a/2molD.原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a/2mol6.下列关于Cl2与SO2两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SO2比Cl2易溶于水B.SO2和Cl2都是强氧化剂C.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相同D.S02和Cl2溶于水后都形成稳定的酸7.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0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①饱和的Na2SO4溶液;②饱和的NaHCO3溶液;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③D.③④⑤8.用0.1mol/LNa2SO3溶液20mL,恰好将1.0×10-3molXO4-还原,则X元素在反应后所得还原产物中化合价为A.+3价B.+2价C.+1价D.0价9.将碘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浑浊;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B.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C.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D.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2->I->Br-10.ag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共热,完全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则被还原的硫酸的量不可能是A.a/64molB.a/32molC.98a/64gD.98b/22.4g11.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的浓H2SO4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A.H2SO4·1/9H2OB.H2SO4·H2OC.H2SO4·SO3D.SO3·10/9H2O12.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H2SO4的实际体积A.等于50mLB.大于50mLC.等于100mLD.大于100ml13.向50mLl8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A.等于0.9molB.大于0.45mol、小于0.9molC.等于0.45molD.小于0.45mol14.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3x%与x%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2x%B.小于2X%C.等于2x%D.无法确定15.将浓硫酸慢慢滴人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A.放出黄绿色气体B.冒白雾,混合物温度升高C.液体四溅,冒白烟D.冒白雾,温度降低16.已知氧和硫、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⑴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溶液由无色变成有色:。⑵P2S5与Na2S反应:。⑶Na2S2溶于足量稀盐酸中,产生浅黄色沉淀,并放出气:。17、酸雨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