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1.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D。2.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B.铁铧犁C.筒车D.耧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故A正确。铁铧犁,属于农业工具,故B排除。筒车,属于农业灌溉工具,故C排除。耧车,属于农业播种工具,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水排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我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国;B项说法正确,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北方的白瓷,南方的青瓷;D项正确,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点睛: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唐朝北方的白瓷,南方的青瓷。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青花瓷产生于元朝,而青瓷出现于东汉时期,白瓷出现于北朝,至唐已有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因此青花瓷的出现迟于青瓷、白瓷,故A说法错误,B、C、D正确,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手工业·青花瓷【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5.“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④夜市的繁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把握。城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早期就有出现,故排除C项;封建城市从一出现就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同时又是工商业中心,故排除B项;南方城市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早就出现,故排除D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查的阶段是北宋,城市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故A项正确,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7.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的后果是A.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生产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反映了受“重农抑商”的影响,商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