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南充二模)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这种现象说明()A.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血缘关系被打破C.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D.平民地位的提高解析:选D春秋战国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的情形,说明由于经济上、政治上平民地位的提高,“礼”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故选D项;春秋时期虽然周天子的地位受到冲击,但诸侯没有取代周天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上平民地位的提高,而不是血缘关系被打破,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是在秦朝,排除C项。2.(2019·山东青岛调研)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这说明()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B.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D.诸侯冲击天子地位解析:选C由“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可见均实行了宗法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解析:选B依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是相立独立的政治实体,诸侯国君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故A、D两项错误;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可知,广建封国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而达到巩固周王室的目的,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的作用,而未涉及边远民族,故C项错误。4.(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秦朝的祭祀制度,而不是周朝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5.(2019·河南六市一模)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人数逐年下降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C.精英教育不断强化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州的录取率不断下降,这说明了宋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愈加严格,体现了精英教育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录取率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考试人数下降,排除A项;录取率低不能说明录取的总人数在减少,不能体现入仕为官的人数降低,所以不能得出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排除B项;“必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6.(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和察举制下官员的任免都是依据才能而非血缘,所以说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使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故选A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变化对中央集权的变化有主要影响,但促进社会转型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地方势力对集权的发展有影响,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D项。7.(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