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摘要:信阳市位于中国主要粮食产区江淮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市。发展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此探讨寻找一个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以期为信阳现有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作者简介:侯昌(1987-),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4--01随着社会的发展,紧跟国家政策信阳农业发展经历了多个发展模式。农业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科技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织。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在拷问着每个国人的灵魂。寻找探讨一个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营造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吃上放心食品,促进本地农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人民的职责所在。一、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沃艾伯奇(WAlbreche)与1971年首次提出的,后由英国农学家沃克沃辛顿(WKWorthington)于1981年进一步完善,并定义生态农业为生态上能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系统1。二、信阳农业发展现状(一)信阳土地资源简述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8908.3平方公里.。全市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全市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和洼地俱全,并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具有综合开发优势。据统计,全市土地开发利用率目前已达92.5%,土地垦植率已达43.2%,耕地复种指数达140.1%;宜耕地基本得到开发。(二)信阳农业发展的现实性困境综述传统农业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态结构缺失,主要表现在生态性缺失,农业污染已成为地区最大的污染源。农户经营规模小,在市场中缺少话语权,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农民大市,农业主要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单一,缺少多元化,主要以种植茶叶、水稻、花生为主。农民的合作结构性组织缺失,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无力应对大市场对其生产和经营的压力2。三、信阳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基于信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做出调整,寻求适合信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最优模式和路径,调整农业布局,改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采用生态种植,立体共生以及观光等模式,结合信阳市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更好的发展生态循环经济3。(一)采用生态种植及配套技术优化信阳毛尖的产业化发展信阳毛尖的自然条件优势。信阳茶区处于高纬度地区,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和形成优良品质茶叶的自然条件。这里四季分明,森林密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5-6.5之间。而且茶树多分布在海拔300至800米处的高山区,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大,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具有炒制优质绿茶的天然资质。为了保障园艺事业的发展可以建立立体生态茶园建设。茶园下建立观光的农田水利,茶园里开展生态种植观光休闲游,既立体利用光热水资源,又可以拓展产业链条、茶产品开发、观光等方面,公司加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等。(二)信阳西部和南部建立生态园模式信阳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9%,适合生态园模式。生态园模式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组织生产的基础上,以自然界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态大循环为基础,通过生物链的形式把它们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生态养分在家庭内部的循环利用。生态家园建设是集微生物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立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种养技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