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整合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其具体分布模式如下图: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其分布模式如下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可以看作水平地带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层为基带,其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带一致,在基带基础上向山顶递变的垂直地带性与该山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相似。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3.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有两个自然带名称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的是(C)A.①②B.②③C.②④D.④⑤解析:②和④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2.图中自然带的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是(C)A.①②B.②③C.④⑤D.③⑤解析: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上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山地南坡属于(D)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解析: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B)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叶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解析:图中①7月等温线为3℃,②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非洲自然带分布图。材料二: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判断图中A、B、C、D自然带的名称。答案: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