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VIP免费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_第1页
1/20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_第2页
2/20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_第3页
3/20
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掌握大气各层的气温和气流运动特征,并理解各层与人类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学生用书P38])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产生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垂直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1)平流层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2)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3)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到达地面。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2)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保温作用。一、判断题1.对流层的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3.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4.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地表辐射也就越强。()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答案:1.×2.×3.√4.√5.√二、选择题6.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7.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B.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D.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答案:C8.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为()A.日出前后B.子夜C.午后2时左右D.正午答案:C9.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因为()A.大气吸收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少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C.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少D.地面吸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解析:选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距地面越远,大气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因而气温低。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学生用书P39]【合作探究】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见教材P36图2-2-2),探究下列问题。(1)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2)图中的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3)在高层大气中,部分地区可达数千摄氏度,可飞行器却不会被烧毁,为什么?(4)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提示:(1)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增多,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臭氧总量减少。(2)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时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少水汽和尘埃,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中空气稀薄,航天飞行器从中吸收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4)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就有了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核心归纳】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