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2)经过①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②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中共“一大”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其中,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知识点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第一,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二、国民革命1.背景(1)中共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高潮:北伐(1)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结果:取得巨大成功。4.失败(1)表现: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客观)。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观)。5.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6.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误区警示]北伐战争的成果是指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非消灭了三派军阀。因为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打败了张作霖。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独立探索(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武装起义。2.井冈星火: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3.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误区警示]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军阀割据,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政权,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政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表。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抗日战争的胜利(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经过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解放战争(1)背景①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2)过程①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