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探究世界的本质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高频考点解读】1.识记物质的概念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4.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5.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6.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热点题型】题型一世界的物质性例1、(·全国新课标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提分秘籍】1.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这几种说法的含义是相同的。3.本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物质概念以及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概念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明确哲学上的物质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物质概念的区别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为什么在于物质性。【举一反三】年是达尔文诞辰205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热点题型】题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例2、(·重庆,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提分秘籍】1.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内涵理解“固有的”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本质的”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必然的、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稳定的”2.≠利用规律创造、改变规律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3.本框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与物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