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数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众数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第四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2、教材分析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对小学数学内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种新的统计量的学习。众数是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他在统计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抽象出众数的概念,再通过“试一试”、“议一议”加深学生对众数意义的理解,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3、学情分析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理解。目标1、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3、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评价任务1、带着个人对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深刻的情感体验。2、通过提问、自学、小组合作、点评检测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什么是众数?师:我酷爱数学,见一个字都能勾起我对数学知识的猜想!瞧!<课件同时出示众字>2.学生说出有“众”字的成语——师: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学本课就跟玩一样轻松。成语里“众”的意思是:大多数。3.提问:那么众数是什么??学生猜测。4.激发学生验证的兴趣。1.学生说有“众”字的成语。2.学生猜测。环节2(一)、认识众数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学生根据数据思考身高是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说出用众数的方法比较合适。2.鼓励学生说出众数的方法。(二)、应用众数1.完成做一做(课件出示)五(6)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5.04.95.35.24.75.24.85.15.35.24.85.04.55.14.95.14.75.04.85.15.04.84.95.14.55.14.65.14.75.15.05.15.14.95.05.15.25.14.65.0(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2)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3)思考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五(6)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对他们有什么建议?2.能力提升(出示课件)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①12,15,30,18,30②40,50,40,65,65,100③1,2,3,4,5,6,7小结:众数的个数不确定,有时有1个、多个或没有;有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同。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2.完成统计表。3.说出中位数和众数4.用众数代表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5.说出对近视孩子的建议。环节3走进生活,实践应用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2.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培养学生的预测意识,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思考后交流商店应该进哪种衬衫。环节4归纳总结,反思提高1.学生谈感受时间飞逝,叹息一节课的短暂,和你们真没玩够。谁先谈谈自己的收获?2.统计量的选择性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我们要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所关心的具体问题灵活选择。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2.说出众数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主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第四小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