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反心理有一天,上课铃响了,却发觉A同学还没到,正想查问,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吵闹声,一看,A的父亲拉着他的衣服,边骂边拖着他进教室,我忙问是为什么。A爸气愤的说,:“这孩子越来越不象话了,他妈妈给他准备的衣服,他偏不穿,叫他做的事,他偏不做二、好猜疑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总有这样一些情况,当他们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悄悄说话时,就会怀疑他们正在讲坏话;当他告诉同学一个秘密后,就会不停地想象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说了班上发生的不好的现象,就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他的态度冷淡了一些,就会觉得他可能对自己有了什么看法,这样就说明他的猜疑心较重。导致猜疑心较重的原因主要与个人的一些特点有关。首先是自信心不足。有些同学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无法自拔。其次,是以前交往挫折失败的打击。有些同学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许多个人秘密。但却遭到他的欺骗,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导致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都要怀疑。曾经有一位学生A写给笔者一封信,信中告诉我:她有一位好朋友,可谓无话不谈,但最近却与另一位同学过从甚密,她老怀疑她把自己的事告诉她,整天惶惶不安,只要看见她俩在一起,就提心吊胆,而且不敢与别的同学交朋友,生怕重蹈覆辙。她问我该怎么办?这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没想到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竟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我找到A,问她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我,难道不怕我说出去?她说:王老师,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帮我的。我就说,那你能不能相信你的朋友?她说:以前相信的,现在就不行了。我又说,那你能不能最后再相信她一次,去问问她到底是为什么。她答应了。第二天,A兴匆匆地跑来找我,对我说,原来他们在一起是在交流英语,因为五年级刚开设英语课,她们彼此都有兴趣,就常常进行交流。A解除了心理问题,显得异常开心。像这样,通过交流,就解除了自己的疑惑,是排解猜疑心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外,还可以进行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其次,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点而灰心丧气,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自爱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会给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的。这样就会有信心的学习和生活。再者,增强对自我的调节能力。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如果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经常想想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烟消云散了。三、见人易脸红。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人前易脸红。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心里想得很好,但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别人也莫名其妙,常常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会懦弱、缺乏自信,再加上同学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他们紧张不安,惧怕见人。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B,记得他是四年级的时候从外地转过来的,长得威武英俊的,成绩也不错。可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上课提问,他从不举手。偶尔路上碰到,他总是低着头,匆匆而过。我觉得很奇怪,就在一次上课时,故意让他来回答问题。按理,这问题他应不费吹灰之力,没想到,他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双手不停地扭动着衣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同学们都笑了,对我说,王老师,你别叫他了,他不会说的。我问这是为什么,大家告诉我,B有病不会回答问题。这时,我意识到B可能是刚来,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就马上请他坐下,同时,对大家说,B同学可是个了不起的学生,他思维敏捷,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出现今天的情况,可能是一时没有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