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考纲展示]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考点一原电池及工作原理一、原电池的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1)电解质溶液;(2)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3)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是两种锌铜原电池示意图,请填空:1.反应原理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锌片铜片电极反应Zn-2e-===Zn2+Cu2++2e-===Cu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1)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2)电流方向: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3)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原电池工作原理中四个常见失分点的规避(1)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通过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4)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2015·高考天津卷)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解析]A.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电池工作过程中,SO4不参加电极反应,故甲池的c(SO4)基本不变;C.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g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2+为65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答案]C—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解析:选C。图示所给出的是原电池装置。A.由图示分析,金属锂易失电子,由原电池原理可知,含有锂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即b为负极,a为正极,故正确。B.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式为原电池反应的逆反应,故正确。C.放电时,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Mn元素,锂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不正确。D.放电时为原电池,锂离子为阳离子,应向正极(a极)迁移,故正确。题组一原电池构成辨析1.(教材改编)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2)只有金属才能做原电池的电极。()(3)原电池的两极中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为负极。()(4)锌铜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5)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被还原。()(6)原电池可以把物质内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电能。()答案:(1)×(2)×(3)×(4)√(5)×(6)×2.(2015·浙江宁波模拟)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选D。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题组二原电池原理及判断3.(2015·河北邯郸高三一模)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