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十日内观,并看到里面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陷阱好报原创作品,作者:刘磊(好报专栏作家)四月中旬,我前往厦门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内观修行,现在结束。我想给大家谈谈这次行程给我的启发。想来想去,我觉得具体流程什么的其实并不用说,网上都有,大家百度“十日内观”或“葛印卡内观”,里面都会有老学员的课程分享,并不用我多说。至于我的个人感受,思来想去,其实也没什么必要说。我的感受对你真的并不重要,那只是我自己的东西。网上也有很多分享感受的学员,大家的感受千差万别,没有啥借鉴的必要。如果说共性,基本上来讲就是前几天如同身在地狱,后几天则雨过天晴,整个人喜悦无比。至于个中的具体滋味,你不来参加,我说了也只是猎奇,即便在我身上发生过再神奇的变化,对你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没错,这也是内观的一个原则,不要执着于感受,那都不重要,所以我决定,尽量不涉及那十天中我个人的感受。所以,思来想去,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的切身感悟有两个。第一个,先是给这种内观课程泼个冷水——我觉得,在这十天的内观课程里,有一个很大的“陷阱”。事实上,这个陷阱从课程开始之前我就感受到了。那是在刚上山时,修行并没有开始,周围人谈话的遣词用语便已经几乎全都不自觉地换成了佛教用语。比如称呼彼此为“师兄”、“师弟”,张口一个“法喜”,闭口一个“轻安”、“随缘”。而后九天的禁语略过,到了第十天大家聊天,在喜悦和真情流露之外,我发现那些法工(也就是义工)和很多同学都心悦诚服的说,葛印卡老师于佛陀在世之时就是罗汉,而后经过无数次的转世,这辈子生前已经是三果罗汉之身。还有很多同学说,这条修行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自己能修到什么什么阶段之类。就是这样的满口佛话,满身佛气。期间我也向老师,也就是主持修行的人提过两次问题(禁语期间只能和义工或老师说话),但他给我的回答让我感觉他只是在照本宣科,并没有在认真的听我说什么。后来有个义工跟我说这很正常,因为老师只是葛印卡教授信念的传播者而已,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用葛印卡教授的话回答我,所以当然不会那么的严丝合缝。只是,这一切都让我感觉不舒服。课前课后,我都体验到弥漫在周围几乎所有人身上的那种奴性——那种对佛、对法、对内观禅修毫无置疑的全盘接受。的确,葛印卡老师在开示中说,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判断,要全身心的投入,去给这个方法一个实践的机会——但这并不等于一心的盲从。所以,我直觉地感到,这并不是佛陀或葛印卡老师所要达到的效果。佛陀修行的本意是彻底看穿这身心的造作,以达涅槃和解脱。不但他说的很清楚,葛印卡老师在录音的开示中也一再强调,凡是没经过你自身体验的真理,都不是你的真理。话说的极对,极对。但就是这句话,几乎被所有人都主动的忽略了。你亲眼见到了葛印卡老师是三果阿罗汉么?并没有。你实证到那些身心寂灭的境界了么?并没有。你真的能做得到从此不生气,永远的心平气和下去么?做不到。但几乎所有人,就直接的相信了这一切——只是因为佛陀这么说,葛印卡老师这么说。因为他们的自我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于是,我想到在一本叫《僧侣与哲学家》的书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必须先有一个强壮的自我,才能发现它的不存在。”此话道理何在?下面慢慢分解。在这里,这句话直观地揭示出在内观课程、或者说在佛陀教诲中的一个“陷阱”——那就是,有太多的人,在都还没有一个强壮自我的时候,就开始妄想要去泯灭它。先解释一下,何谓“没有一个强壮的自我”呢?其实这很好理解——在我看来,这就是指支撑一个人内心的力量都是来自外在,而不是来自他自己。不管他是用钱、地位这些看似三俗的东西;还是用各种感情、宗教信仰、学问知识、心理灵修理论乃至内观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来定义、支撑自己,都是一种自我孱弱的表现。换句话说,一个人不管是用多么隐晦巧妙的方式暗示你他这个人是多么多么地有钱多么多么地牛逼;还是一到庙里就毕恭毕敬,一谈起佛陀就全身心做五体投地状;抑或是满脑子的哲学、心理学、灵修理论,其实从本质上讲都一样——这个人都还不是一个真正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所以,倘若身在内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