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曾雪芬【内容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其实,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巧妙处理“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关键词】:错误资源处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每天我们都得面对学生五花八门富有“创意”的错误,如何处理才能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会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让错误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捕捉错误,引导辨析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长方形的对称轴是2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4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到底是2条还是4条,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是2条!”。“是2条!”“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显示出了他们非凡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做”数学的乐趣。理越辨越明,思路越辨越清晰。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不妨延缓评价,把皮球踢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争辩、动手操作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争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争辩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建构。二、个别差错,抛砖引玉在课堂的差错资源中有个别差错与普遍差错之分,它们涉及两个分类维度:一就学习个体与班级整体的范围而言,二就学习个体答案中差错与正确的比例来说。不管是哪一方面,个别差错在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顺水推舟、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必另起炉灶。例如《约数和倍数》一课,教师在寻找一个数的全部约数环节:寻找36的全部约数。这个学习任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能完成部分约数,只是存在量的部分与全部之别,思考时有序和无序之分。而我们通过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发现和理解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约数的方法。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在反馈时出示了一位写了部分约数的学生答案:1、2、3、4、6、9、12、36。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要发表意见。我请了其中一生:“他漏掉了一个约数18。”“你们意见?”统一全班意见后,我追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漏掉了一个约数18?”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道出了找到漏掉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地找,同时生成相应的两组算式:第一组:1×36=36第二组:36÷1=362×18=3636÷4=93×12=3636÷6=64×9=3636÷3=126×6=3636÷2=18进一步理解一对一对找的方法并体验它的优点。继而讨论“约数6为什么只写一个?”并比较两组算式的优劣,把注意点集中到有序思考方面,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一下,在这反馈交流环节如果一开始就出示正确的规范的答案,用正面强化方法刺激学生,成功者可能颀喜,失败者也能从示范中发现方法。但相比以上的处理难免显得被动。由个别差错入手,用抛砖引玉的策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为出错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照,课堂上应让出错者陈述思路,有时在叙述思路的过程中就已...